BMSM测评,禹博心学,禹博材质心学,高考志愿填报,个性化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师,青少年成长规划,家庭教育,家长课程,教育项目加盟,家庭教育顾问,个性化家长课程,性格天赋测试,儿童成长规划
招商热线:

400-088-0767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大咖讲堂 >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不是年龄,不是性别,而是认知!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不是年龄,不是性别,而是认知!

日期:2022-07-13


    知乎上曾有一个提问:有什么非常重要却总被人忽视的底层能力?
 

    有一个热门回答是这样的:认知力
 

    所谓认知力,心理学的解释是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对世界万物的判断,你的判断越接近事实,你的认知力就越高


 

    大部分人的智力、能力都相差无几,但出到社会后的几年内,发展往往大相径庭,其中除了机遇的因素,认知能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特雷”

    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脑袋中的认知储备不一样,所以看到的哈姆雷特自然不一样


    换句接地气的话说,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在脖子以上,对世界不同的认知、判断及行动,最终决定了人的阶层属性


    其实,人这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狐假虎威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说过


    如果用自我认知的理论重新加以解读,这个故事中,狐狸是有自我认知能力的


    它知道自己不是老虎的对手,一旦落入老虎之手,必死无疑


    狐狸也知道自己聪明,为了救命,它必须用自己的聪明赌一把,它必须撒一个弥天大谎,它的赌注就是老虎的自我认知能力不如它


    它对老虎说:“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就能吃我了,天地已经命我为王中之王,你要是吃了我,将受到天地最严厉的制裁”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一见狐狸镇定傲慢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行动有所迟疑


    狐狸一见,知道自己赌对了,老虎的自我认知能力确实很差


    老虎根本不能知道,与狐狸一路走来,动物们慌忙躲藏的原因,不是狐狸,而是狐狸身后的自己


    小时候听这个故事只是单纯的讨厌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觉得狐狸就是一个仗势欺人的坏蛋


    而现在却真的会发现原来人和人之间最大的不同,源于“认知模型”的不同


    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经历:


    劝深陷感情骗局的姐妹早早脱身,她反而会去寻找更多自己被爱的证据,甚至还会怀疑你别有用心


    劝早早辍学混社会的朋友,去学一些技能,好好读书,他可能会反唇相讥:读那么多书干嘛,早晚不还是要出来打工


    总有一些人,你跟他讲努力,他跟你聊出身;你跟他说实力,他跟你聊运气


    你捶胸顿足,心力交瘁: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他就是听不懂呢? 


    是他们故意抬杠、蓄意狡辩吗? 


    倒也不见得


    很多人固执的根源就在于此


    就像下面这张图,每个人所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

 

    第一个人脚下空无一物,所以他只能看到表面虚假的美好与生机


    第二个人读了一些书,见过了一些世面,看到了美好背后还有黑暗和消极的一面,于是陷入了痛苦迷茫


    第三人学识渊博,认知卓越,明白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故此能在黑暗和迷茫中窥见希望


    当你站在山脚下看世界,只能看到眼前几百米的的山石、树影;


    当你站在半山腰看世界,看到刚才挡在你面前的树木,已经成为你脚下的风光;


    当你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所有的风景尽收眼底,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的视线


    你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站的更高更远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困惑你的事情,不过是过眼云烟


    想要提升认知能力,其实并不容易,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认知到了事实,但你触摸到的可能只是事实的一部分,甚至是连事实都不是,一直以为自己足够冷静理智,殊不知每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都被外界深刻影响着


    在这其中,有3种特别值得关注的思维误区,它们严重妨碍了我们理智看待这个世界


    可以说,很多人一辈子碌碌无为,没办法打磨出优秀的认知力,正是因为一直无法摆脱这3种思维误区


    误区一:认知偏差


    人们总倾向于寻找证据来支持我们已经相信的事情,抵制不同的看法


    古时候就有“疑邻盗斧”的故事,我们往往只愿看见自己想看到的,却选择性忽视那些发生在眼前但对自己想法不利的事情


    《爱情保卫战》中曾发生过这样一幕,有对夫妻结婚七年,一上场就不停吐槽对方身上的缺点


    妻子说丈夫太懒,一下班就瘫在沙发上,吃完饭也不收拾碗筷,平时也不打扫房间;


    丈夫则责怪妻子太啰嗦,自己上班那么累,回到家里还要被妻子烦着


    两个人一直相互指责,哪怕主持人一再苦劝也毫不在乎,仿佛对方就是敌人,要把对方打倒为止


    直到主持人涂磊问:除了缺点之外,对方身上有什么优点吗?


    丈夫这才说:她做饭很好吃,也很独立,结婚这些年一直在赚钱,对我父母也很孝顺


    妻子也抽泣着说:他把钱都交给我保管,每年还带我去旅行,工作能力很强


    这对夫妻就是掉进了“认知偏差”的陷阱里面,在他们彼此心中,已经把对方当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所以会拼命找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想


    在丈夫眼里,妻子是一个啰里啰嗦的长舌妇;

    在妻子眼里,丈夫是一个毫无作为的懒鬼,


    两个人都坚信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对方,所以才会吵得你死我活


    哪怕对方身上其实还存在着不少优点,他们都已经看不到了,因为他们潜意识地认定了对方就是这么差劲,所以不惜忽视甚至扭曲事实——其实对方身上也有很多优点


    如果不是后面主持人的提问,让他们重新开始审视对方身上的优点,或许他们还在“认知偏差”的陷阱里,和那个自己想象中的、缺点满满的对方吵得你死我活


    你想想,类似的情景,在生活中何其常见:


    看到同事指出自己的错误,就觉得同事在排挤自己,还找出了不少同事排挤自己的“证据”哪怕对方很有可能只是就事论事;


    觉得爱人不喜欢自己了,看什么都觉得对方变了心,对方迟点回信息一定是变心了,而不是因为对方工作确实很忙


    请记住一句话,你看到的往往只是你想看到的,当你带着情绪去看待问题,往往就是掉进认知的陷阱里


    误区二:达克效应


    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


    通俗点解释就是“总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或者低估自己不懂的事情”


    之所以会普遍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部分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自信心,总是倾向于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行又不承认,还觉得别人也不行


    如果你不觉得自己曾犯过这样的错误,那你很有可能已经掉入“达克效应”的陷阱里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还记得这句话吗? 


    举个例子,不少人都爱骂中国足球,觉得水平低,换谁上去也能踢,甚至有人向国足宣战:你们和我们校队踢一场球,能赢吗?


    对于这种想法,韩寒就曾写过一篇文章《我曾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说起自己20多岁的时候,曾经和一群五年级左右的职业儿童预备队踢球


    韩寒是校队成员,几个球友也都是上海高中各个校队的优秀球员,对手只是一群小学生,哪怕是职业预备队的成员,他们也是信心满满


    结果,上半场20分钟,他们就被灌了整整20个球,进球0个,传球成功不到10次,其他时间都被小学生当狗遛
 
    最后下半场也不踢了,对方教练说不能和这样的对手踢球,会影响小队员们的心智健康


    以至于后来朋友看球时骂街,韩寒也只是在旁边笑而不语,因为他“曾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


    孔子曾说:“真正的知识,是要知道一个人无知的程度” 


    莎士比亚也说:“傻瓜认为自己是明智的,而聪明人则认为自己是个傻瓜” 


    很多事情,真的没我们想得那么简单,多一分尊重,不要老是自以为什么都懂


    倘若总是觉得自己很厉害、别人很糟糕,那其实是忽视了自己的缺失和薄弱


    一个人的病什么时候最难好?在他不觉得自己有病的时候


    一个人什么时候最难提升自我?当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好的时候


    不要让达克效应,阻碍了你向上生长的道路


    误区三:认知失调


    一个人的认知是如何形成的呢?


    是由过去的见识、经验、思维、期望、评价,等等形成的观念


    每次遇到相同或相似的场景时,我们习惯用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


    而当新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相矛盾,无法理解现有经验外的事物的时候,会让人产生失调的感觉,这种感觉会驱使一个人去寻找合理化的解释,让自己的认知达到一致


    试想一下,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实在太常见了: 


    有些女生遇到了渣男,渣男不仅出轨还家暴,但女生反而为渣男维护,说他只是喝了酒才这样


    ——这就是因为她无法接受自己爱上的男生是个人渣,为了避免认知失调,只能不断找借口骗自己


    很多爱抽烟的人明知抽烟不好,却很自信地认为“虽然抽烟有害健康,但是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哪怕咳嗽不断也不愿意停下来


    但很显然,这种态度妨碍了我们看清楚世界的真面目,让我们始终带着滤镜去看待这个世界,不愿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最后自会被现实狠狠教育一顿

 
    为人父母也是如此,认知指导着行动


    所有人都希望孩子的未来光所有人都希望孩子的未来光明且锦绣,投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可结果却大相径庭


    当然,不同家庭的资源差异也是重要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父母的认知差


    “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有“别人家的父母”


    与其强推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如升级自己的思维和认知


    这才是决定父母行动方向的根本


    因为在教养这件事情上,本就没有什么固定的科学公式,往往是你怎么想的,就决定了你会怎么做


    就好像固执相信孩子“天生没有主动性、就得靠严管”的父母,只能看到孩子在自己的高压管理下变得听话、顺从了,却从不知道,自己已经杀死了孩子生命的原动力和他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思维还停留在“重男轻女”、“养儿防老”这个层次的人,跟他讲尊重、界限和自由完全就是对牛弹琴


    有的父母看重分数,但有的父母更看重分数背后所暴露的知识漏洞


    有的父母把时间和精力都投资在一个字一个字地盯着孩子写作业,但有的父母花工夫想的只是一个问题,那就是该怎么让孩子养成独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父母只看得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但有的父母却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孩子的优势和天赋


    所以,做父母最最值得投资的,真的不是孩子的课外补习班,而是自己的认知升级


    好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意识到了这一点


    未来真正具备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孩子,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身心健康,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因此,孩子真正的成长,就是父母的不断自我进化,孩子的教育马虎不得,家庭成员对于教育的认知同样不能忽视

    在个性化教育这个行业的这么多年里,我们一赋一涵见到了很多家长因错误的教育方式


    而抹杀了孩子的天性,为此悔恨、焦虑、伤痛...


    也见证了很多家长因为懂了自己、懂了孩子,因材施教的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们真的能发现因为家长的认知局限造就了太多的亲子矛盾


    而现在这个中国高速经济发展的时代,个性化教育——已经小到家庭,大到行业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更需要将一些认知更新、迭代


    要想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打破家长原先的固有认知


    这种认知的打透,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


    而我们2022年一赋一涵希望推行的是更落地的适应中国特色的个性化教育,通过我们的人生规划师系列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家长真正的打透认知,打透家长对性格、天赋、先天优劣势的认知,真正成为自己和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个人认为,真正好的教育,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一定是带给人希望的教育;能让人看到自身更能让孩子看到自身更多可能性,让孩子获得自信的教育,而绝不是轻易给孩子下定义,让人觉得他不行,让他觉得自己不够好!



《更多家庭教育好文》


    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必须收藏这4个方法!


    家庭教育指导师怎么考?长沙靠谱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证机构


    孩子的天赋是什么?天赋是什么?如何用天赋创未来!


    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其实可以借助孔子、孟子的教育理念!

上一篇:智慧父母课堂|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家长该... 下一篇:揪心!3岁男童从17楼坠落!他还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