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M测评,禹博心学,禹博材质心学,高考志愿填报,个性化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师,青少年成长规划,家庭教育,家长课程,教育项目加盟,家庭教育顾问,个性化家长课程,性格天赋测试,儿童成长规划
招商热线:

400-088-0767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大咖讲堂 > 日本“宽松教育”真的是一场彻底的失败吗?

日本“宽松教育”真的是一场彻底的失败吗?

日期:2022-01-22

    日本“宽松教育”真的是一场彻底的失败吗?
 
    01宽松教育是什么?
 
    二十世纪60年代,二战后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收入显著增加,人们对高学历的追求也开始觉醒。
 
    当时大多父辈的成功都是依靠白手起家,而并非通过高考“独木桥”后获得。
 
    所以,当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之后,有些家长就开始思考,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要学得那么苦?家长开始对学习苦读、考分选拔产生强烈怀疑。


 
    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要求改革入学考试的呼声高涨,甚至成了重要的政治问题。
 
    怨声载道的社会情绪,迫使文部省在1976年12月18日发布《关于改善小学、中学及高中的教育课程基准》的报告,指出“精选教育内容,旨在实现学生过上宽裕而又充实的学校生活的目标”。
 
    这个报告直接依从了民众缓解下一代学业压力的诉求,成为著名的“宽松教育”的标志,成为此后主导日本基础教育30多年的方针。

 
 
    为日本学生在高强度学业压力下显出疲态。
 
    在“宽松教育”方针下的30年里,降低教学难度、减少学习时间和公立学校去重点化。
 
    例如,将小学至高中的总课时从5821课时减少至5785课时,《中学指导要领》的册页从261页减少至123页,公立中小学每周上课5天(原本6天),学生报考公立中学不能填学校志愿,只能按片区随机入学等。


 
    “宽松教育”的一大特征就是学校学习时间的减少,中小学生平均每周课时减少两小时,小学六年期间国语授课时间减少200多个小时,而教学以外的“综合学习”时间增加约400个小时。

    “综合学习时间”可以进行各种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而不是教授课本知识。
 
    然而,这些减负的政策手段根本没有达到减负的效果,还产生了一系列副作用。


 
    02“宽松教育”酿成的苦果
 
    “宽松教育”政策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教育供给,中产家庭在子女教育上为私立教培机构作出了巨大的经济贡献。
 
    据统计,在日本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教育支出和补习教育支出从1970年前后开始逐年爬升,1976年开始实施的“宽松教育”政策完全没有影响到这个上升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升学率却一路下滑至1970年后的最低谷。
 
    教育标准的降低,造就了日本的“宽松一代”。


 
    “宽松教育”政策整体上降低了必修的教育标准,看似学生有了更大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其实这个年龄的学生既不充分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社会需求,甚至不了解竞争游戏规则。自主选择适合的教育资源超出了学生的能力,也超出了多数家长的见识水平。
 
    除非精通教育和社会规则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多数家长在为孩子做学业选择时手足无措,心态焦虑。
 
    私立教培机构的营销诱惑、家长间的模仿与攀比、恨铁不成钢和病急乱投医等心态都造成超量教育、过度补习,结果加重了学业负担,适得其反。于是,日本社会出现了“宽松一代”。
 
    生活在“宽松教育”期间的“宽松一代”们,童年生活是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不景气和不安定的社会状态之中度过的。在行将踏入社会时又碰上次贷危机引发的就业困难。
 
    踏入社会后,他们又必须面对不稳定的雇佣状态和日本20岁至29岁年轻人平均收入年年下降的“穷忙”现实,最终被社会打上了脑袋空空、目中无人、胸无大志、唯唯诺诺等标签。


 
    自从2010年开始,舆论开始大量批评日本的教育制度,称宽松教育显著降低了国民学力;有舆论更认为日本的宽松教育变成了「格差教育」(地位、经济、阶级差距大)引起社会危机。


 
    03“宽松教育”下的一些反思
 
    中日两国相似的社会背景,使得日本30多年“宽松教育”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些东西,少走一些弯路。
 
    然而,宽松教育真的是一场彻底的失败吗?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是否能够正确处理改革理念与实际操作的关系问题,决定了改革的成败。
 
    对于大多数人的命运而言,教育的意义,集中体现为它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门槛。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日本,一个孩子在「升学战争」中取胜,就意味着职业和收入的保障。但是,也只有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应试教育的筛选作用才会体现得如此显著。


 
    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教育成本下的教育会让年轻人生育低生育的欲望,再加上促进对孩子更加「精雕细琢」,进行「升学战争」,更像是一场恶性循环。
 
    「宽松教育」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对于高速增长期结束后的社会,并不是最差的结果。
 
    归根结底,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焦虑,其实是对经济下行、跨越阶级难的不安。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终将传导到教育上。在教育宽松化的大趋势上,权衡精英选拔、学力水平和社会公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纠结于「应试」、「高考」、「素质教育」等名词是无意义的。


 
    日本「宽松教育」的理念和中国的「素质教育」不乏相同之处。
 
    日本的“宽松教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今天的中国人面临着与30年前日本人同样的疑问。为什么经济社会发展了,教育供给更丰富了,我们孩子的学业负担却越来越重了?
 
    在中国,反对应试教育、呼唤素质教育的讨论持续了七八年;日本「宽松教育」中对「德、知、体」的要求,也和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的口号高度相似。


 
    素质教育的核心,首先是「减负」。然而,「减负」措施带来的实际效果却一直为人非议。
 
    简化教材内容、取消考试,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来提高综合素质。
 
    但在实践中,家长却担心这样的培养会让小孩无法在升学竞争中胜出,最后纷纷选择了增加课外学习时间。
 
    宽松教育和灌输式教育是两个极端,我们往往会陷入了一个在两者之间不断反复的怪圈。非此即彼,通过否定一方,来接受另一方,反反复复。
 
    在日本“宽松教育”的经验教训中,最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的就是,教育改革一定要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宁可缓慢推进,切莫轻举妄动。


 
    试错可以是其他领域改革的常态,而教育改革是最不允许失败的,因为那必将以牺牲一代人作为代价,是人们不能承受之痛。

    对于人的培养关乎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家庭,继而影响整个社会,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心怀敬畏,慎之又慎。



《更多家庭教育好文》


    本科毕业月平均起薪5825元,读书无用,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骗局!


    日本“宽松教育”真的是一场彻底的失败吗?


    少年天才宁铂:13岁上大学,38岁出家,53岁还俗!平常人不平凡!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家长不妨试试这三种方法!
上一篇:普通人如何逆袭?天赋+努力必不可少!学... 下一篇: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其实可以借助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