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3-14
“再不听话,就把你关小黑屋了。”
这已经是我不知道第几次听到这句话了。看着小家伙求助的眼神,我没有一丝担忧或者是要帮忙念头,反而内心充满了窃喜:就应该这样惩罚你,谁让你前两天往我电脑上倒牛奶,还扯我头发……
我以前一直觉得小孩子活泼好动很可爱,但是在家待的这一个月,我发现我还是太年轻了。
我姐的小儿子,现在两岁半,真真正正的把这个年纪小孩子该有的活泼好动发挥的淋漓尽致。
家里买了一大包果冻,每一个都费劲的用牙齿打开,但是每一个都不吃,在桌子上摆了一排,然后把一个都翻过来扣在桌子上;
买了画笔给他画画,家里到处都是彩色印,身上手上也弄的乱七八糟,连墙壁都满是他涂鸦的痕迹;
每次吃饭都不老实,我妈为了他吃饭天天跟着他满操场的跑,还得配合他玩奥特曼才能把饭吃下去;
家里所有不用的卡,都被他塞进了柜式空调的缝里;
……
各种皮,数都数不清,家里各种法子也用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现在也被关到了小黑屋。
每个家庭或许都有一个调皮的孩子,常常被气的头晕眼花,却毫无办法。
其实,顽皮是孩子的天性。
重复犯错,那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打,自己哪里做错了,父母从没教过他。
姐姐儿子做的这些「错事」,从大人的角度看,是错了。但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他只是天真烂漫。
顽皮和熊孩子不同,顽皮是顺应天性,熊孩子则是藐视、挑战规则。孩子的 「顽皮」分为很多种:
有的精力充沛,总是喜欢上蹿下跳;
有的天性好动,好奇心浓厚,喜欢探索世界;
有的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故意破坏;
有的是年纪太小,不懂规则。
这些其实都是每个孩子身上的特性,也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出生后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尤其是在孩子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以后,对于身边的一切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孩子的求知欲,对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实,那些顽皮的孩子比起墨守成规,听话的孩子更为聪明。
第欧根尼小的时候一日三餐专捡地上的食物吃,更让人不解的是,他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小便,母亲为此伤透了心。
后来,他成了伟大的哲人。
马其顿皇帝亚历山大都说:“假如我不是亚历山大,我一定做第欧根尼。”
所以面对那个调皮爱动的孩子,父母一味的吼叫和打骂是没用的,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用心呵护他们小小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孩子的创新性思维得到极致的发挥。
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行为,而不要武断地做评价,伤害孩子。
多给孩子善意的评价,肯定优点,鼓励他。很多父母都发现这个问题。孩子淘气,如果那天大人心情好,也许不会责骂或者觉得厌烦。倘若碰见自己正在气头上,那非得打骂一顿不可。
所以父母本身评价孩子的行为就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那就要多从正面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
在父母的主观意识下强烈控制成长的孩子,成长的只是身体,而非心智。
真正的爱,不是操控,而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父母允许孩子做自己,允许孩子的能量以他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孩子才会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著名文学家冰心先生曾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什么是孩子的天性?
就是尊重他做自己,不要过度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情。
孩子内向或许是他的天性,父母不要以“内向的孩子没出息”说辞来强迫孩子外向;
孩子爱动或许是他的本性,父母不要以“听话才是乖孩子”说辞来逼迫孩子懂事听话;
家长不要用所谓的条条框框来束缚孩子。释放孩子的天性,其实就是尊重孩子,这份尊重,滋养着孩子的内心,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独立。
顽皮和熊孩子之间只有一道界限,那便是——是否具备规则意识。
作为大人应该允许孩子有调皮的行为,但是绝不能没有限度。
家长要从小到大为孩子制定永远不可违背的规矩,让他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比如,没人的时候在家里的沙发上跳动可以,但是客人来了不可以,出门在外也不可以在别人家的沙发上跳来跳去,这是教养;
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不可以闯;
时刻谨遵社会规则,按照规则行事。漠视规则,终将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孩子:挑战》一书中说:
「孩子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需要学习尊重自然法则。孩子必须体会秩序和规则是自由的一部分,如果不守秩序,所有人的自由都会受到影响。」
孩子从小就遵守规则,才会从小被规则保护。
孩子从小无视规则,长大了也会被规则所伤。
规则教育,才是赐予孩子勇闯天下的「铠甲」。
孩子所拥有的世界,是和父母一起创造出来的,每一笔都有父母的影子。
想要养育好一个孩子,要尊重他本该有的样子,更要在他成长的关键时刻,给予适合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