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就像放风筝,扯得太紧,线会断,放得太松,飞不高。
而好的教育要求家长像放风筝一样,时刻把绳子攥在自己手里,看到风筝飞得远了、偏了,就及时调整一下。
九月开学,神兽归笼。当部分家长还在感受“解脱”的喜悦时,有些家长已陷入了新一轮的斗争,首当其冲的在小学生中愈演愈烈的抽卡游戏。
养育之难,难在分寸。
当抽卡集卡成为当代小学生的集体狂欢,当官方媒体纷纷在一场场矛盾与冲突后表示堵不如疏的时候,如何在守护孩子快乐童年的同时规避风险成为了当代家长的共同课题。
人之常情与商业诱惑
正如大部分家长所想,偶尔买一两包卡片,对孩子不会有那么大影响。孩子喜欢精美的卡片,无可厚非。
通过卡牌与其他孩子交朋友也不是过错。问题在于,在短视频与直播的加持下,孩子们面临的诱惑太多、太大。
记者调研发现,直播拆卡暗藏诸多风险隐患,原本的娱乐性质已然变质,某种程度上成为“围猎”未成年人的新型“互联网赌场”。
直播拆卡和“盲盒经济”相似,未知感诱导消费者不断去购买。专家指出,在直播间通过“以小博大”的玩法,再进行兑现,是涉嫌赌博的行为。
在拆卡直播间中,主播往往拥有一套“洗脑”技巧。除了使用快节奏的语速和手速展示,还有一套娴熟的话术引导观众下单,“恭喜xx宝贝,开出了SSR(稀有卡的一种)”“今天还没出过黑背(稀有卡的一种),大家现在下单机会很大”“下单满499就送一盒”。
更有不少直播间推出新人下单9.9元福利,解锁第一单之后,观众就一步步加大投入。为了让“下注”金额不断膨胀,商家已经不满足于基础的拆卡方式,而是将“刺激”层层加码,玩法不断升级。
——引自:2024年8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网络直播拆卡正在“围猎”未成年人》
卡片本身绝不是洪水猛兽,但一旦深陷人为制造的成瘾机制之中,大人尚且很难保持清醒, 何况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们。
“上头”背后的心理效应
为什么彩票、老虎机、抽卡之类的概率很低的大奖游戏,总能让一部分人“上头”?
随处可见的斯金纳箱效应,或许能帮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用几秒钟的时间拆开包装,就能获得即时奖励,在奖励随机性的强烈刺激下,孩子的大脑释放出了更多的多巴胺,产生了快感,让孩子想持续抽更多的卡。
常见的引导方式
为了避免孩子抽卡上瘾,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家长们可以参考下面的做法,进行引导和培养。
另外,在引导过程中,尽量不要过于强调不良危害,当心出现越禁止越好奇的禁果效应,让“禁令”成为了另一种变相的诱导。
在具体的引导与教育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孩子,他们是什么性格、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理想是什么……每一个点都值得我们去深思,若能从中找到关键点展开教育与引导,必定事半功倍。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
一赋一涵自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从性格与天赋的角度帮助家长读懂孩子,因材施教。
如果您的孩子有过度抽卡的倾向,又是BMSM测评中以别人为中心的模仿型性格,或许可以尝试一下“记者采访法”。
如果是BMSM测评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型性格,则更适合“学者研究法”。
在BMSM综合测评的34个维度中,可以挖掘的信息和引导方向实在是太多了!对孩子的引导,除了从性格入手,还有先天学习潜能、先天最佳学习类型等,根据报告进行教育与引导将更有针对性。
家长的认知,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成长是一场路途遥远的跋涉。小马宝莉的风潮更多是在小学生中流行,初中生的兴趣爱好更加分散,有人追星、也有人喜欢动漫。
兴趣爱好本身没有过错,但在通向热爱,直面真实的世界的道路上,当孩子有不易被风吹散的价值观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摆脱困惑、抵制不良诱惑。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努力为孩子规避风险,教会孩子如何思考问题,还需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实现和孩子的有效沟通。
这并非易事,但在教育的路上,我们并不孤独。
一赋一涵愿携手全国各地的千万家长,以懂育儿,让教育因为懂而变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