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3-18
“不要救我,我太累了!
近日,一名女子深夜跳河轻生,被消防人员解救的时候,她泡在冰凉的水里绝望地说。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名女子想不开呢?
据调查了解,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的作业!
这位刘女士在家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和孩子起了冲突,一气之下,选择了跳河。
果真应了网上那句俗语: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中年父母时常被气到崩溃!
因为,大多数孩子写作业的日常都是:
一翻开书本就犯困;
一写作业就要喝水、拉尿;
你一催,他就不耐烦;
你一吼,他就哭;
……
劳累劳心看着这样“蠢笨”不爱学习的孩子,家长难免情绪崩溃,除了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更多的自责懊恼“自己怎么生了个这么笨的孩子!”
不爱学习是孩子的通病,而辅导作业逼迫孩子学习也成了当代父母的心病。
其实,让孩子好好写作业真的没有那么难啊!
秘诀就是,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背后,家长更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因自己的举动让孩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就拿现在上网课来举例子吧,有一类家长为了让孩子认真听课,就搬把椅子坐在孩子旁边,和孩子一起听。
出发点本来是好的,但是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孩子一边上网课,他们一边问:
“听懂了没有啊?老师说的话你记住了么?”
“这句话很重要,你赶紧记在笔记本上吧!”
“老师提问了,你怎么不跟着回答?”
“喂!告诉你多少次了?你的拿笔姿势又错了。”
还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七扭八歪地听课,不能接受孩子偶尔眼睛离开屏幕,他们觉得孩子在走神。
孩子爱走神固然不是好习惯,但是如果他有一点小动作,你就提醒他,有点没坐正,你就唠叨他,反而是在他耳边不停地制造噪音,这比他扭扭身子,玩玩铅笔,更容易耗散他的注意力。
长此以往被打扰,就算孩子想要用心的学习,也被磨灭了兴趣。
动画片《积木鸡》的片头非常有意思:
父子同坐桌前,一个吃着花生豆,一个吃着冰激凌。
突然,父亲指着儿子面前的《几何》说道:“你还在吃!作业完成了吗?”
儿子却不紧不慢来了一句:“爸爸您不也在吃吗?您怎么不学习!”
初看时哈哈大笑,现在想来却饱含深意。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画面:
父母坐在桌前打麻将,孩子躺在沙发打游戏;
父母打着哈欠追剧,孩子兴致勃勃玩游戏;
父母边玩手机边督促孩子写作业,孩子不情不愿漫不经心的做着作业;
中国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便是,自己整天手机不离手,不是抖音就是电视剧,却常常指责孩子不爱学习,只想着玩游戏。
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会潜意识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就要做到什么样的人。
那些爱学习且自律的孩子,他们背后的父母也是投入工作和极其自律的;
而那些做事拖拉的孩子,父母也往往不拘小节,随意散漫。
育儿先育己,父母在发现孩子身上问题的时候,要先检验一下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只要父母先开始改变,孩子就会慢慢改变。当父母进步1%,就可以推动孩子进步99%。
大多数父母的心头都有一杆秤,秤的这头是真实的孩子,秤的那头却是父母心目中完美的孩子。
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有一种求完美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孩子万般不如意,似乎满身都是缺点。
要求孩子听话懂事,考年级前几名,兴趣班学有所成,才华横溢……
殊不知,他/她还只是个孩子而已!
尹建莉曾一阵见血的指出:“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
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和焦虑,全部强加给孩子,那么他很可能在幼年被折翼,即使侥幸飞起,也会迷失了方向。
记得曾看过一位网友分享的故事:
“我小时候本来特别喜欢上学,才五岁就哭着死活赖在教室不走。后来爸爸每次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书包打开,翻出每本作业本,仔细地数着红叉,根据红叉的数量用皮带抽打我,再出题让我做,做不对继续打。
就这样,本来特别爱学习的我,每次见到爸爸之后,就害怕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了,突然间变得好笨好笨,直到有一次他把我打得抽筋了,才减少了打我的次数。”
孩子的优点家长看不到,只看到孩子的错误,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被家长给打灭了,孩子的优点得不到发挥,也被耽误了。”
家长不要要求孩子事事完美,过分的急功近利不但不会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导致孩子厌恶学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孩子。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充分发掘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跟鼓励。
很久之前有这样一则新闻,一名孩子考试考了7分,爸爸不仅没有打骂孩子,还放了一车烟花来庆祝。
爸爸的话也让人印象深刻:“儿子以前都考0分,这次考7分很不容易。”
最终经过激励,儿子的成绩步步高升。
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才会让孩子树立信心,激发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好的教育,其实就是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尊重和正确的引导,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助推器。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轨迹,父母要做的,是尊重,而不是约束。